各式各样的建筑教案

时间:2024-09-06 作者:日出网

相关推荐

[课件]各式各样的建筑教学设计(篇二)。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中很重要的一个课件,每个老师都需要细心筹备教案课件。要知道教案课件也是老师上课实施过程程的依据。网络有没有优质的教案课件以资借鉴呢?以下“[课件]各式各样的建筑教学设计(篇二)”由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为方便后续阅读,请你收藏本文。

每位老师不可或缺的课件是教案课件,因此教案课件可能就需要每天都去写。只有做好教案才能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最好教案课件是怎么样的呢?经过小编的勤奋和努力我们呈现了最新的“[课件]各式各样的建筑教学设计(篇二)”,本文或许能帮你解答疑问希望你喜欢!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中国的古典建筑与其他国家的经典建筑,初步了解中外建筑的风格与特点,并进行简单的比较。

2、在集体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发现,并耐心倾听别人的意见。

3、在欣赏过程中,对各式各样的建筑物感兴趣。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欣赏中国的古典建筑与其他国家的经典建筑,初步了解中外建筑的风格与特点。

2、难点:通过收集各种建筑图片,丰富对中外建筑特征的认识,并用语言大胆地讲述自己的感受。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挂图

2、各种建筑图片

活动过程:

一、出示挂图,引导幼儿欣赏。

1、你们知道这些图片上是什么么?

2、你最喜欢哪一个建筑?你看到这些建筑有什么感觉?

二、请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建筑,进行欣赏。

1、看图说说:图片上建筑是什么样子的?像什么?上面有什么样的图案?

2、你最喜欢这个建筑的什么地方?为什么?

3、教师小结:这里的建筑有的高高大大的像巨人,像连起来的大山;有的小小的,很美丽……

三、比较与欣赏中国的古典建筑和国外的经典建筑。

1、那你们猜一猜这些建筑哪些是我们中国的?哪些是外国的?为什么?

2、与幼儿讨论:你们同意谁的猜测?不同意谁的猜测?为什么?

3、教师小结,重点介绍古建筑的特点:中国古典建筑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结构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平面布局具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造型优美;装饰丰富多彩;特别注意跟周围自然环境的协调。

四、欣赏具有代表性的中外建筑,感知交流不同风格的建筑艺术。

活动反思:

面对这个绘画内容,我们首先想到的是避免教师传统的讲解示范,而是更多的发挥孩子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在《我是建筑师》的课堂上,我们没有对孩子进行面对面的示范绘画。我们用ppt先让孩子认识了许多造型各异的房子,让他们从中获取灵感,然后让大家来讲一讲自己的想法和设想,最后进行自己的创造。

我们发现ppt对孩子的启发不是很够,虽然里面图片很多,房子的造型的`很多,但是我们只局限在对外形的认识上,没有让孩子对房屋外表的基本构造进行认识。因此,呈现出来孩子们有很多的想法,但是却脱离了房屋本身的使用意义上,很多孩子房屋的造型都很特别,但是出现了没有门、没有窗的问题。而且很多孩子没有空间的概念,画出来的房子都是飘在半空。

于是,我们下午就对课进行了修改。先用一条为“未来小区”设计有特色的房子为引题,并将ppt的图片进行了精减,着重选取了几张在外形上有特色但是也能保持图基本构造的图片,而且在观看图片时,教师会有意识的引导幼儿认识这些房屋的窗户和门都设置在什么位置。同时,我们制作了一个“未来小区”的迷你图,在幼儿完成作品后,将房子剪下黏贴在自己觉得合适的位置上,这样就解决了孩子们房屋的空间关系,并且让大家的作品有了一个整体的呈现,也利于最后环节的讲评和相互的欣赏。

当然,我们也发现了修改后的教案并不是完美的,小小的瑕疵还是存在,比如我们在作画时可以给幼儿提供勾线笔,让他们来先勾画房子的外轮廓,这样的画,幼儿做平呈现出来的线条会更清晰。

RCW66.COM编辑分享

[课件]穷人的教学设计2500字


为了教学更有顺利,老师会需要提前准备教案课件,每个老师都需要细心筹备教案课件。要知道写好一份完整教案课件,让老师教学也会更加高效。那写教案课件包括哪几个部分?为此,小编花时间整理了[课件]穷人的教学设计2500字,在此提醒你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正确读写“舒适、搁板、勉强、抱怨、倾听、掀起、魁梧、撕破、倒霉、严肃、忧虑、湿淋淋、心惊肉跳、自言自语、自作自受、缝缝补补”等词语。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3、学习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重点】

从环境和人物的心理、对话的描写中体会人物的美好心灵。

【教学准备】

搜集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穷人是什么意思?看着这个课题,你心里想到什么?

2、为了更好地解开同学们的疑问,我们先来了解这篇课文的作者和当时的时代背景。

3、同学们交流搜集的资料。

教师和学生共同了解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

本文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我们之前曾经学习过他写的《跳水》一课。他是俄国伟大的作家,出身贵族,但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青年时期就开始文学创作,他全部的创作时间达六十多年。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这片文章写的是沙俄时期穷人的故事。他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世界文学中的不朽名作。

4、托尔斯泰晚年时把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叙事诗《穷人》改编成了一篇文章。就是今天要学的《穷人》,教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全文。

2、检查学生学习生字词情况,规范并帮助学生正音。

3、再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什么事?

桑娜和她的丈夫,在邻居西蒙病死后,主动收养了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

4、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开火车朗读课文,大家边听边想,这篇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可以分为几段?每段讲的是什么?

可以分为三段:

第一段(1-2):渔夫的妻子桑娜在海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等待丈夫出海归来。

第二段(3-11):桑娜出门去看丈夫是否回来,顺便去看生病的邻居西蒙,发现西蒙已死,便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第三段(12-27):渔夫回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把西蒙的孩子抱回来抚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二、默读课文,学习第一段

1、默读“等待丈夫”一部分内容。读完这部分内容,你有什么感受?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

(1)感受到桑娜家境贫穷、生活艰难。从“补”“破帆”“勉强填饱肚子”“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等看出桑娜家生活艰难。

(2)感受到桑娜勤劳能干。引导学生说出“温暖与舒适”指的是什么?

“温暖”指炉火未熄,与室外的寒风呼啸相比而言;“舒适”指地面干净、食具发亮,孩子们安静地睡着,这与丈夫在狂风大浪中打鱼的处境相比而言。从这里可以看出桑娜勤劳能干。

(3)体会到桑娜内心很善良,从“上帝啊,保佑他,救救他,开开恩吧!”等处可以看出。

2、朗读这部分内容,读出感情,体会桑娜的家庭贫困、勤劳能干、心地善良。

三、朗读课文,研读课文

1、大声朗读课文第二部分内容,思考:渔夫的善良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之后小组交流讨论,教师重点引导下面句子:

(1)“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这句话课看出渔夫首先想到的是孩子,孩子同死人呆在一起不利于他们的健康,一事当先为别人着想,充分体现渔夫善良美好的心灵。

(2)“快去,别等他们醒来”渔夫不仅同意把孩子抱来,而且催促桑娜把孩子抱来,怕孩子醒来知道妈妈死了,心灵受到创伤。母亲死后的惨象不能留在孩子们的记忆中,待醒来之后,让他们感到有一个温馨的家。渔夫完全为孩子着想,至于自己负担如何完全置于脑后,看渔夫的心地多么善良。

(3)“我们总可以熬过去的”回到现实中一想,我们的日子的确很苦,如今又加上两口,真是雪上加霜,日子难熬,从“熬”字可以看出渔夫的苦日子,度日如年,备受煎熬,同时也表达了渔夫的坚强精神,一定能战胜困难渡过难关。这足以说明渔夫同桑娜一样有关心他人的美好心灵。

教师小结:这段话虽不长,但写出了渔夫由忧虑到思考最后作出决定的过程。抚养孩子成人这不是简单的接济、施舍,这是多么艰难而漫长的路啊。这期间,要消耗他多少精力、体力、乃至生命,为了帮助别人,他宁愿牺牲这一切,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渔夫的善良。

2、指导感情朗读,注意省略号的作用。

(1)表示停顿、间歇;(2)内容上的省略。

3、师生共同总结。

教师:在抱回孩子的这件事上,桑娜和渔夫事先商量了吗?没有商量,二想法和做法完全一致这叫什么?(不谋而合)教师:这也说明穷人和穷人的心是相通的。

第三课时

一、围绕重点,学习表达

1、刚才,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的内容,体会到了穷人的善良。那么作者是如何表达的呢?你认为课文中哪些地方最好地表达了这一点?好在哪儿?

2、学生集体议答:

(1)桑娜探望西蒙时在门外敲门动作的变化写得细致入微。如“敲了敲门”“一次又一次地敲门”“猛地推开门”。“敲了敲门”是出于礼貌做出的动作;“一次又一次敲门”说明心情急切,敲的遍数多,迫切想知道屋内的情况;“猛地推开门”是桑娜意识到情况不妙,预感有所不测,集中力量猛地推开门,这些细致动作的描写,准确地突出了桑娜对西蒙的牵挂、同情、关注,很好地体现人物的高贵品质。

(2)渔夫听说西蒙死了,描写他的一段话写得好,从神态到动作到语言描写非常贴切,简单的几句话,渔夫的思考过程跃然纸上。

小结:我们在写作文时,要把人物写活,也应像作者这样,注意写好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

二、指读课文,启发再次质疑问题。

三、作业设计

1、编排课本剧,把课文内容演一演。

2、续写课文,写后和同学交流。

鸡卵的研究的教学设计说课稿篇二


上课前准备好课堂用到教案课件很重要,每个人都要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尤其是新入职老师,教案课件写好了才会课堂更加生动。如何根据课件写教案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精心整理了《鸡卵的研究的教学设计说课稿篇二》,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喜欢!

你对教案写作有什么心得?教育是伟大的事业,人类的命运决定于教育,评估一位老师的教学水平高低,往往离不开他/她的教案质量。选择合适的教案形式能够提高课堂效率,根据您的要求,栏目小编为您整理了一些内容:“鸡卵的研究的教学设计说课稿篇二”,请您仔细阅读本页内容发现更多的精彩!

在课程标准中,本课内容属于“生命世界”领域的“生命的共同特征之一——生物的繁殖”范畴。具体要求如下:知道繁殖是生命的特征;知道动物和植物都需要通过繁殖延续物种,知道许多动植物在繁殖方式上具有相似性,动物的卵都要经过受精后才能产生新的生命。

在教材中,本课是教科版四年级下册“新的生命”单元的第六课《动物的卵》的一个课时——鸡卵的研究。一至五课重点探究植物的繁殖,而本课是探究动物繁殖的第一课,与第七课一起帮助学生建立起“繁殖也是动物的共同特征,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繁殖方式”的概念。

四年一期的学生,经历过凤仙花的种植及观察,对植物的繁殖已有一定的了解。知道一些器官的形态结构与功能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如植物的根向下生长并长有根毛,能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顺序对物体进行细致的观察探究并得到新知识,并能对一些结构的功能做出合理的推测。

关于本节课的研究对象——鸡卵,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已有了一些零散的感性认识,如:鸡蛋含有营养物质,鸡蛋可以孵出小鸡,鸡蛋里有蛋白和蛋黄等。但没有将鸡卵作为繁殖结构进行系统的观察,也不知道鸡卵的结构与新生命之间的联系。

三、教学方法及策略

宏观上来看,本课内容属于形态学范畴,是一节典型的`观察课。通过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亲历以观察为主、解剖为辅的学习过程,对鸡卵结构的知识进行内化,并通过学生的自主分析及推测渗透形态结构与功能相关的核心概念。

1.鸡卵的结构由外到内主要包括卵壳、气室、卵壳膜,卵白、系带、卵黄膜、卵黄以及胚盘,它们在鸡卵发育成小鸡的过程中都有各自的作用。

2.小鸡由鸡卵发育而来;

过程与方法:

1.用解剖和观察实物的方法了解鸡卵的结构特点;

2.根据鸡卵各部分的结构特点推断其在发育新生命过程中的作用;

3.培养学生能运用多种感官对事物进行观察的能力。

4.培养学生根据物体的形态结构特点推测其相关功能的能力。

教学重点:用解剖和观察实物的方法了解鸡卵的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以鸡卵各部分的结构特点为依据推断其在发育新生命过程中的作用。

1.多媒体材料:教学、视频《鸡卵内的21天》、实物投影仪。

2.演示材料:培养皿一套,煮熟的鸡卵一枚,生鸡卵一枚,镊子一把,放大镜一把。

3.分组材料:每组培养皿一套,生鸡卵一枚,镊子一把,放大镜三把、实验记录单一份。

导入环节利用鸡卵孵化的视频,让平时作为食物的鸡蛋变成较为陌生的繁殖结构,较好的激发学生对鸡卵结构的探究欲望,试教时更有孩子在视频结束后情不自禁的鼓起掌来。同时,也达到了直入主题的目的。

[课件]运算定律数学教学设计精选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东西,按要求每个老师都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只有写好上课用的教案课件,才能展现更完整课堂教学。怎样的教案课件算为优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课件]运算定律数学教学设计精选”如果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话,请关注本站。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中很重要的一个课件,就需要老师用心去设计好教案课件了。教案的编写需要细致入微和耐心,好的教案课件是怎么写成的?编辑在这里为您整理了“[课件]运算定律数学教学设计精选”的相关资讯敬请关注,建议您多留意我们网站发布的最新资讯以及时开展营销活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环节

问题情境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应用设计意图

目标达成

导入新课

一、目标导学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的两个运算定律,你能说出是哪两个吗?你能举出例子说说吗?

2、导入新课(师板书课题)

3、出示学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根据自学提纲自学课本20页例3。)

(一)自学提纲

1、例3中都给出了哪些已知条件?求的问题是什么?

2、你能列出算式吗?

3、你能很快算出此题的答案吗?你是怎样计算的?与同桌交流。

4、在此题中,你运用了加法的哪些运算定律?

(二)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并告诉学生在看不懂的地方要做上标记)。

(三)自学检测

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425+14+18675+168+25

环节

三、合作探究

1、小组互探(把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不会问题在小组内交流探究)。

2、师生互探(师生共同探究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不会问题及经小组讨论后还未能解决的问题)

3、在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四、达标训练

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46+()=75+()()+38=()+5924+19=()+()

a+57=()+()要求学生说出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填数。

2下面各式那些符合加法交换律。

140+250=260+13020+70+30=70+30+20260+450=460+250a+400=400+a

3、P20做一做1、2

五、全课总结

诗歌教学设计6篇


正所谓“学者必求师,从师不可不谨也”,每个负责的老师都会花很多时间编写教案。教案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它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现在就让我们一起了解“诗歌教学设计”更多的信息,充分享受每个有意义的瞬间分享很棒!

诗歌教学设计【篇1】

一、朗读诗歌。(齐读。)

二、学生讨论。

学生发表个人观点。

(要求:发言之前,先说自己从哪些或哪个方面进行比较,然后具体阐述。)

三、教师总结。

首先表扬鼓励,再说老师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比较(不是答案,是交流)。

1.情感比较。

同以自然为写作对象,但惠特曼表达了对自然的崇拜(崇拜它向上的原始的活力);而叶赛宁表达的是对人类无视自然生物的谴责,和对动物的真挚同情、热爱(也有人认为是对现实社会的委婉讽刺)。

(让学生思考这点区别,并从诗歌中找到相关的诗句体会、说明。)

2.意象比较。

在惠特曼笔下,那株橡树中融合了诗人自我的形象与追求——“令我想到我自己”。而《狗的歌》,诗人从旁观者的角度,写出了对母狗的深切同情(有人认为母狗与人类的关系,是影射社会中人与人的对立关系)。

(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与经历主要分析《在路易斯安那我看见一株活着的橡树正在生长》。)

3.写作手法比较。

《在路易斯安那我看见一株活着的橡树正在生长》运用反复与象征。如:描写橡树的“孤独”与“快乐”的诗句,运用了反复,强调了橡树的特征。这株橡树,从整首诗来看,它是诗人个人经历的象征,更是诗人追求的一种精神——乐观、执著……

《狗的歌》中诗人善用对比的方法而使对立的形象更加鲜明,母狗真挚的爱与人的残忍形成鲜明的对比;巧妙插入景物描写,衬托哀情,把母狗的悲痛描写得十分凄美;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母狗对小狗的爱和母狗内心的凄凉。

四、结语。

我们可以找到很多的对比点,我们还可以和诗人其他的诗歌进行对比,也可以和不同风格的作品进行对比。通过对比我们可以更鲜明地感受到作品的风格、思想感情……

我们曾说,这两位诗人都是“土地”诗人,不仅仅因为他们在诗歌中用炽热的诗句赞美自然,更重要的是他们能以深厚的、宏阔的大地感,歌咏一种力量,一种大爱的情怀。希望课后同学们能读一读他们的诗歌,用诗人的情怀去生活,去关注世界。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两首诗。

诗歌教学设计【篇2】

本文是由语文教案工作室上传的:《诗海拾贝活动二:整理诗歌、欣赏诗歌》教学设计。您可以通过本文底部的“下载”来下载本文的文档。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对搜集到的诗歌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了解诗歌的丰富性。

2、激发学生搜集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故事的有趣。

3、学会读懂古诗和欣赏诗歌的方法,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整理诗歌,给诗歌分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诗海拾贝”中的6首诗歌

1、自由朗读这6首诗歌。

2、小组交流讨论这6首诗歌的特点。

(明白这几首诗的共同点──内容都是描写自然景物的。)

3、学生分小组展示自己所搜集的诗歌。

4、组内诵读这些诗歌,讨论:诗歌除了可以按内容分类,还可以按哪些方面来分类?

5、师生交流归纳:

可以按内容分: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山水田园诗、关于秋天的诗、关于春天的.诗……

可以按题材分:山水诗、边塞诗、思乡诗、咏物诗……

可以按形式分:格律诗、自由诗……

按体裁分;童话诗、寓言诗、散文诗……

按国家和作者分:外国诗、中国诗。

按创作方法分:诗歌、民歌或童谣。

按时间分:古代诗、近代诗、现代诗、当代诗。

二、学习整理诗歌,将诗歌分类

1、小组学生在组内将自己搜集的诗歌进行分类整理。

2、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分类。

诗歌分类表 整理人:_____

类别诗歌的题目作者

3、将自己分类整理好的诗歌交流交流。

4、师生交流:

每一小组选一代表汇报小组的整理情况,并展示。

5、小组补充资料,补充搜集一些诗歌。

三、利用墙报张贴大家搜集整理的诗歌,供大家阅览

〖点评〗

组织学生在交流诗歌之后在补充搜集,这有利于学生之间的资料的相互补充,既扩大了搜集面,又能够体现学生之间、小组之间的合作。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欣赏诗歌,推荐自己喜爱的诗歌。

〖教学过程〗

一、学习欣赏诗歌

1、学生自读《给诗加“腰”》,思考:苏小妹给诗加的“腰”好在哪里?

2、读了这篇课文,你了解了有关诗歌的哪些知识?

3、你在课余生活中还知道哪些有关诗歌的故事?能交流一下吗?

理解诗歌?

(重点是学会明诗意和悟诗情。)

5、讨论:你还了解哪些有关诗歌的知识?

6、师生交流。

二、推荐“我最喜爱的诗歌”(诗歌推荐活动)

诗歌作者推荐理由

推荐人:____

2、学生填表,并在小组内交流,相互补充。

3、交换朗读自己喜爱的诗歌。

4、说说自己喜爱的理由。

6、教师推荐书目:

《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等。

〖点评〗

学生经过整理资料的过程,对自己搜集的诗歌又多了一份了解,也了解了同学们搜集的诗歌,通过相互补充,拓展了视野,这时再开展诗歌欣赏活动,学生的感受会更加丰富、深刻。

诗歌教学设计【篇3】

习作要求:

1.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心愿或有情趣的事情写成小诗。

2、培养学生热爱诗歌的情趣,体会诗歌的特点,激发想象力,学习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习作重点:

1、体会诗歌的特点,学写小诗。

2、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心愿或有情趣的事情写成小诗。温州博客}[1]vz/r A!`

习作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回忆上节课同学们所谈的心愿。

2.指名读读上节课布置的小练笔——心愿。

二、揭题

如果把大家的心愿写成诗,那一定很美,很有趣。

三、投影书上的小诗

1.投影。

2.指名读诗。

3.评议。

(1)读诗的情况。

4.齐读六首小诗。

四、写作前谈话

1.写诗并不难,关键是善于发现生活中的乐趣。

2.把刚才大家汇报的小练笔《心愿》进行改写成诗。

3.引导学生通过将练笔与小诗对比,了解写诗的窍门。

如:(1)可分节写。

(2)每一行的字数不一定相同,句子要活泼简练。

(3)如果可能,末字可押韵,但不作要求。

(4)要表达真情实感。

4.本次习作基本要求。

(1)尽量写诗。

(2)内容为:心愿;趣事。

5.如果实在有困难,可以换其他内容,也可以不写诗。

五、活动过程

1.生习作,师巡视指导。

评议。

3.修改。

六、布置作业

继续习作,并修改习作。

诗歌教学设计【篇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像,激发幼儿对诗歌的兴趣。

2.在掌握诗歌的基础上,学习仿编诗歌。

3.感受妈妈的爱,懂得感恩,用行动报答妈妈的爱。

活动准备:

《摇篮曲》。

创编所需的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激发兴趣。

1.出示摇篮,提问:看,这是什么?

幼:摇篮。

师:对了,是摇篮。摇篮有什么用呢?

幼:小宝宝睡觉的。

幼:我们小时候可以睡在里面。

师:摇篮是小宝宝的床,睡在里面有什么感觉呢?

幼:很舒服。

幼:感觉很暖和、很温暖。

(评析:出示摇篮图片,让幼儿用已有的经验说说睡在摇篮的感觉,很多的幼儿都能说出睡在摇篮舒服、温暖的特点,有的.幼儿会不自觉地做出一系列身体摇摆的动作,很好地感受到了睡在摇篮里舒服的感觉。)

2.师:睡在摇篮里软软的,很舒服,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像摇篮一样的东西,我们一起来看看。

,说说看到了什么?你觉得什么像摇篮呢?它摇着谁?

幼:我看到了星星,我觉得白云的它的摇篮。

幼:妈妈是宝宝的摇篮。

幼:花园里有很多的小花,风吹起来,它的摇篮。

师:小朋友说的真不错,这段动画当中还藏着一首好听的诗歌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完整欣赏诗歌,加上配音)

(评析:一开始出示课件,让幼儿欣赏诗歌中漂亮的场景,没有加上配音,让幼儿根据看到的内容猜测生活中的一些摇篮,第二遍加上配音朗诵,让幼儿欣赏画面的同时初步感受诗歌的意境,熟悉诗歌的内容,为学习、朗诵诗歌作铺垫。)

(二)学习诗歌,感受诗歌的优美意境。

1.教师配乐朗诵,完整欣赏诗歌。

(评析:请幼儿试着用诗歌中的话来说说,同时出示相应的图片,来加深对诗歌的印象,熟悉诗歌内容,并看着图完整地复述句子。)

(4)分析句式,这首诗歌中有哪些一样的地方?

幼:都有摇篮。

幼:最后一句一样,它们都睡着了。

幼:小宝宝都睡在摇篮里。

(评析:让幼儿看着图片来进行句式分析,帮助幼儿理解记忆诗歌内容的同时,更加便于幼儿去分析整理句式,发现四句诗歌的共同之处。)

诗歌教学设计【篇5】

一、诗歌

七彩的梦;眼睛睡了;嘴巴睡了;胳膊睡了;脚睡了;手睡了;全身都睡了;只有小鼻子在值班;呼——吸——七彩的梦悄悄溜出窗外

二、作品分析

“今天比比哪个小朋友最先睡觉?”“浩浩,别和星星讲话了!”午睡前经常听到这样的话,加上本班的床位又是大通铺,小朋友一个挨一个的睡觉,给幼儿之间说悄悄话提供创造的机会,加上小班幼儿兴奋强于控制,自控能力差。所以幼儿在老师的来回巡视的情况下被动的入睡。这篇文章短小、简洁,用重复的手法创造出一种安静、甜美的氛围,让读者感到很温馨,像妈妈哼唱的摇篮幼儿曲,读者听着仿佛也要进入梦乡。“七彩的梦”溜出窗外,又营造了一个令人向往、值得回味的广阔空间。

三、教案目标

1、初步理解诗歌,用语言、动作、表情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2、感受诗歌摇篮曲的风格。

活动重点:初步理解诗歌,用语言、动作、表情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活动难点:幼儿能感受诗歌摇篮曲般的美。

四、教案过程:

教案过程

教师活动

幼儿活动

一、调动幼儿已有经验,重点前置。

1、引起注意提示学生回忆原有知识

2、提示学生回忆原有知识(根据已有经验进行)

二、幼儿初步理解诗歌,用语言、动作、表情表达自己对诗。

诗歌教学设计【篇6】

1、加深对春天的认识,初步理解第一段歌词,学会跟唱。

各种小动物的头饰,事前幼儿对春天已有过认识和观察。

1、带领幼儿在《春天》的乐曲声中幼儿扮演春天里的小动物入场。如:小蜜蜂,小蝴蝶,小青蛙等;

2、幼儿坐到位后,请幼儿都互相观察一下教室里都有哪些小动物;

1、教师再次弹奏歌曲旋律,请幼儿说说自己听了这首歌曲觉得怎么样?

2、引导幼儿再次倾听歌曲旋律,并启发幼儿听音乐做出欢快动作,告诉幼儿这是一首春天的歌,名字叫做《春天》

1、教师清唱歌曲的第一段,请幼儿说说你听到些什么?

2、教师范唱第二遍,可以边唱边画;

3、教师边指图片边清唱,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歌词,可以让幼儿轻轻跟唱;

4、教师带领幼儿边根据歌词内容边有节奏的朗诵1—2遍;

5、在《春天》的伴奏下,幼儿做欢快动作。

建议带领孩子观察春天的动物,植物的变化,引导孩子用自己的身体动作模仿。活动开始天气真正好!我做兴奋状对孩子们说:“今天,太阳公公想看看小朋友是怎么上课的,可是太阳公公进不来啊(转为无奈状)?”孩子们大声呼吁:“那我们到外面去好了!”来到户外,和太阳公公问好后我就安排孩子在草坪阴凉的地方坐好。

《死海不死》教学设计(篇五)


老师会根据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成教案课件,相信老师对写教案课件也并不陌生。只有教案课件写的越好,需要的时间当然也会越长。怎么样教案课件才算小编现在推荐你阅读一下《死海不死》教学设计(篇五),希望对你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勤于给一棵棵稚嫩的幼苗松土、浇水、捉虫,园丁终将迎来争奇斗妍的春天,教案可以保证教学进程的顺利进行,你知道一篇优秀的教案该怎么写吗?希望能够了解“《死海不死》教学设计(篇五) ”的相关知识考虑看看这篇文章,期待这些技巧能够为你的 恋爱 生活带来改善!

教学目的

1.通过对本文中说古道今,运用神话故事、传说和数据说明的语句的'品读把握死海的特点及其成因。

2.体会数字说明在文中的作用

3.培养学生爱科学的情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由文中故事导入。请同学分别复述文中两个神话故事。

1.罗马狄杜的传说:死海的表面特征——浮力大

2.先知鲁特的传说:死海形成原因——自然界变化的结果

二、指名朗读课文1~3自然段。问题:死海是怎样得名的?作者说是死海,又称之为“不死”,是不是自相矛盾?

明确:死海——鱼虾草木不能存活

不死——人在海水中被淹死

提问:人为什么不会死?以问题激发兴趣,让学生从文中找理由。

明确:(浮力大)为何浮力大?(含盐量大)为何含盐量大?(特殊的地理原因)。

此处引出对于“浮力大”、“盐度高”以及数字说明的分析。

三、死海“浮力大”、“盐度高”的独特特点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自然界变化的结果:①地形特点②化学成分(矿物质很多)③物理变化(蒸发、沉淀)

四、学生集体朗读第7、8段。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死海?

五、总结:学生总结,教师补充。

六、拓展:假如你是环保公司的董事长,通过招标你公司获得了死海的开发权。你将如何开发利用并保护死海?

七、布置作业:1、作实验,用一定量的白糖倒入大烧杯,观察鸡蛋的沉浮情况。与课前所作实验进行对比,将两个实验的过程详细说明,并探究为什么?

2、目标检测中《死海不死》部分。

本文来源:http://www.rcw66.com/r/28771.html